中国传媒大学高晓虹教授应邀来我校作报告

发布者:文化与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25-04-01浏览次数:10

331日上午,应黄山学院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部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高晓虹在文端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作《数智时代:视听传播创新》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黄山学院副院长姜红主持,全校师生百余人参加报告会。


报告以视听作品《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的创作经历开讲。高晓虹认为,在人人皆可视频化传播的时代,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创新视听表达手段,有意识的将学生的“作业”转化为“作品”,再升华为“产品”,积极与产业互动,建立有组织的教学、科研机制。通过分析《让座》《相约在零点37分》两部视听作品,她强调作品表意需要增强画面的表现力、抓住细节的作用、充分利用对白的作用、纪实要有选择、背景交代要详实,这些都对价值观塑造和传播效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报告会上,高晓虹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师生团队主持的《无障碍信息传播公益项目》,该项目利用视听表达手段,创作了《我的父亲焦裕禄》等700部作品,通过光明影院传播正能量的视频内容,立足国家战略,既助力公益文化事业,又服务了影视产业发展,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高晓虹还以《教师威风锣鼓》《池畔古筝茉莉花》为例,详细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表达。

姜红在总结报告时指出,高晓虹教授的报告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她的团队主持的教学实践项目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元素,点燃了学生的专业理想,为我校师生如何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开展有组织的教科研工作提供启发。


高晓虹,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北京市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13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2018年至今受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分别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主编教材《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并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022年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撰稿:李桂茹;摄影:张子欣;审核:吕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