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激发学科竞赛热情,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3月份举办《影像筑梦 文心织赛》竞赛赋能月系列讲座,通过三场专题分享为学生搭建与学科竞赛深度对话的桥梁,讲座共吸引200余名学生参与。
3月17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黄天书围绕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系统剖析了微电影创作的完整流程。从拍摄时间规划、服化道细节把控,到剧本构思、摄制技巧及后期剪辑,讲座结合《青春恰自来》等获奖作品案例,生动诠释了优质作品的创作逻辑。讲座指出,影像创作需兼顾故事表达与技术精度,鼓励学生以赛事为平台锤炼综合能力。
3月23日,新闻学专业教师汪海波以《以学科竞赛为抓手,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为题,深入解读“未来设计师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赛事的备赛策略。通过展示往届获奖作品,引导学生挖掘专业优势,鼓励学生跨专业协作。讲座号召学生立足专业特色,敢于创新实践,在赛事中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良性循环。
3月26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刘罗玉以《参赛:系统的修炼》为主题,从“修炼什么、修炼心态、怎么修炼”三大维度展开分享。讲座强调,参赛作品需以匠人精神反复打磨,既要深入研读赛事规则、精准选题,又需夯实专业基础、注重细节呈现。“成功无捷径,唯有扎实积累与全心投入”, 刘罗玉结合案例提醒学生杜绝侥幸心理,对待作品要用心打磨。
本次系列讲座以“竞赛赋能”为主线,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理清备赛思路、拓宽创作视野。参与学生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兼具指导性与启发性,为后续参赛提供了清晰路径。文化与传播学院将继续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育人模式,助力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撰稿:李心如;摄影:陈怡倩 李心如 许瑞;审核: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