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2012年11月19日至22日,以盐城师范学院薛家宝教授为组长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一行8人,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教育部专家以严谨务实的态度、高度负责的精神,在认真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材料、座谈走访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黄山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考察意见》,并在我校副处级以上中层干部大会上作了反馈。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和评估专家的反馈意见,我校认真研究和落实了整改工作。现从评估专家组意见与建议、整改工作基本情况、整改工作措施与成效、未来工作重点等四个方面将为期一年的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评估专家组意见与建议
教育部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形成的办学特色。专家组认为,黄山学院自2002年升本以来,努力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以升本为机遇,以评建促融合,已成为一所多学科初步协调发展的地方性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积极拓展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推进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使学校取得了快速发展。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以评估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评建方针,把评建工作与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规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措施得力,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黄山学院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构建人才培养新平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积极弘扬和传承以徽州为地标的优秀文化,不断培育黄山学院人文精神,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专家组在充分肯定我校办学水平与成绩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内涵缺乏深刻的认识与把握。学校明确了旅游、生态、徽文化等办学三大特色,但在发展思路和途径方面还缺少具体可行的办法,因而在较大程度上停留在规划层面。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有待进一步深入,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拓展有机结合的深层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实践教学有待加强。毕业论文在实践中完成的比例不高;毕业论文(设计)评分不尽合理,答辩有流于形式的现象。
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欠合理。新办专业教师数量偏少,部分专业缺少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应用型专业“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
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基本设施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各个子系统之间未能形成相互支撑或有效反馈的运行机制。教学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不均衡,有些环节执行不够。
二、整改工作基本情况
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认为符合我校的实际,对我校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切实贯彻“以评促改”的方针,加强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了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提出了整改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规定了整改工作的步骤和时间表,整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深化整改工作认识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整改工作是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评建成果的重要环节。虽然通过近年来的评建工作使教学与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并获得专家组的充分肯定,但我校本科办学时间不长,还存在很多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深化对整改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使命感,自觉地把整改工作与学校长远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学校党委和行政对整改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全校上下抓紧抓实整改工作,不走形式,务求实效,并提出以对待评估的态度对待整改,以对学校未来负责的精神对待整改,确保通过一年的整改工作,有效地巩固评建成果,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的评估目的。
(二)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把近期整改工作与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发展的长期建设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整改重点,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总体办学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内涵建设,实施整改工作方案,巩固评建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加快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三)厘清基本思路和要求
整改工作重点做到“三个结合、两个立足、一个确保”,即:把整改工作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把整改任务与正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整改措施与建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评估成果。立足具体,着眼全局,把整改工作放到本科教学工作的全局来思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整改工作放到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继续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确保整改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任务明确,成效显著。
(四)确定主要任务
根据专家组考察意见,围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题,我校整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深化对办学定位内涵的认识与把握,明晰打造办学特色的思路与途径。重点是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在全校范围形成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共识;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不断充实丰富我校办学特色。
(2)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学校类型、适应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3)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点是继续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鼓励学生结合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实践活动,提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4)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点是加大培养力度,尽快提升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开展“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应用型能力;建立并完善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
(5)进一步开源节流,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重点是充分利用安徽省提升计划资金,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和安徽省振兴计划项目资金,加强学校教学行政用房、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设,加强教学实验资源整合,提高利用效率。
(6)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重点是严格执行教学质量标准,加强对教学薄弱环节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建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组,全面部署和落实学校的整改工作。建立学校整改工作责任制,明确相关整改工作的责任部门和参与部门。各级领导深入一线,指导整改工作,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整改工作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
(六)细化工作步骤
专家组进校考察结束后,学校党委和行政立即召开了整改工作专题会议,对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认真研究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和各位专家的个人意见,并广泛征求各院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黄山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工作分四个阶段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成立校整改领导组和整改工作组,各院部成立整改工作小组。在全校上下充分讨论、修改、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学校《整改方案》并上报省教育厅、教育部评估中心。各院部根据学校总体整改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整改方案和措施。
第二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底):全面启动学校的整改工作,校整改工作组和各院部全面组织实施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切实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本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第三阶段(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学校对一年内能完成整改任务的项目进行验收,对一年内无法完成的整改项目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召开各类座谈会和专题研讨会,全面总结整改工作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撰写学校《整改工作报告》上报省教育厅、教育部评估中心。
第四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巩固整改成果的同时,着力整改需较长时间解决的问题,如教学行政用房、实验仪器设备、图书等办学条件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优化,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培养与引进等,最终实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目标。
三、学校整改措施与成效
从2013年1月开始,学校评估整改工作全面展开,在全校师生员工一年多的努力下,通过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化落实、过程监督等多项举措推进整改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全校上下统一了思想认识,对建设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共识,完成了特色、重点专业的建设规划;凝练出“以生为本合作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了2013年版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明显改善;教学投入增幅给力,教学基本条件有了显著提升;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初步建立起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精心培育办学特色
学校自2012年10月开始,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全体教职工围绕着“深化应用型本科内涵认识,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水平”这一主题,通过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查阅资料、深入调研以及广泛的讨论交流,对学校的顶层设计和各项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人人关心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良好局面。
本次大讨论由于组织动员有广度,专题讨论有深度,教职员工共识有高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思想观念;明确了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理清了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强化了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浓厚的民主氛围;改进了工作作风;推进了整改工作。针对学校的下一步发展,全校上下一致认为:要在“转”字上下功夫,推进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要在“合”字上求突破,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国际合作、校际合作、学科专业交叉合作、教学科研服务与文化传承各项功能的合作;要在“特”字上做文章,走特色办学之路。
(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促进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以新一轮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提炼和总结,初步形成了“以生为本合作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合作式”的人才培养途径。同时,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讨论,形成了《黄山学院关于制订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构建了“三分三强三平台”的模块化理论课程体系和“一核两线三层次”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各院部以本科专业建设为核心,分三个阶段开展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1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3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相比以往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了学科教育平台,加强了“合作式”培养的院部、专业之间的合作,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宽口径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更为合理,进一步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本科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平均比例由2012级的28%上升到38.5%。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1、着力实施本科教学工程
2013年度,我校积极做好国家级、省级、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推荐或立项、年度检查和结项等工作,充分发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在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推进学校应用型本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本年度,我校国家级、省级项目喜获丰收,园林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黄山学院-黄山绿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时,获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共33项,其中我校艺术学院左铁峰教授牵头主持的设计学类专业群项目获批为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这是我校首次获批牵头联盟集体类项目,另分别获批国家级24项、省级5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建设校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达62项。
在重视项目申报和立项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首先,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年度检查,对于未按照原定进度安排建设的项目,约谈项目负责人进行整改。其次,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与财务处共同负责审核和监督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最后,加大对未达标项目的处理力度,根据本年度项目结项评审结果,共有5项教研项目因未交材料或不符合结项要求且无法继续延期而被终止。以上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确保项目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2、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推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2013级新生开始,《高等数学Ⅲ》课程采取分级教学。
逐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学校2013年确定了自动化等八个卓越计划专业的19门课程作为课程改革试点,并总结试点成果;2014年出台《黄山学院课程改革工程实施方案》,遴选107门“课程改革工程”示范课程,同时建立评价标准以及工作量计算等相关的配套机制;到2016年,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将覆盖全校各本科专业学科教育课程、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学科和专业实践环节。
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校将“教育”与“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本年度,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组织好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遴选和推荐工作。二是派出教师进行创业模拟培训师的培训学习。三是从2011级开始,在全校开设《创业基础》通识必修课。其中,由汪小飞博士指导的2012年度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迷你微盆景产品设计、创作及营销》成功入选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充分体现出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效。
3、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规范实习实训管理。学校修订并完善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制度,改进了实习、实训教学管理流程,从计划落实、过程监控、总结考核等方面强化全过程管理和监控,同时改革实习教学经费分配方案,加大投入,从经费上保障实习、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
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学校修订并出台了《黄山学院实验教学规范》,对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实验报告、实验考核等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开展实验教学专项检查,有效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强化毕业论文管理。加强选题管理,拓宽选题范围,明确要求选题与生产、科研相关,实现选题多样化;严把选题质量关,重点开展选题审核工作,确保选题科学合理。加强过程管理,强化论文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后期检查),在答辩环节增加评分细则,确保答辩评分公正、合理。通过规范管理,有效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本年度,75.59%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相比2012年提高了12.78个百分点。
(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立高学历人才为主、柔性人才为辅的人才引进模式,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基本满足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
1、科学规划人才工作,政策保障更加有力
学校于2013年5月召开了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对未来四年的学校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教师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流动等方面提出新思路,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才队伍建设,调整与完善人才工作政策的若干意见》、《2014年度黄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黄山学院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办法》和《黄山学院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期规定》等文件,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支持和鼓励教师努力提升学历学位,改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为了满足学校人才培养需要,加快引进专业亟需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对各专业的人才状况进行了认真疏理,本着急需优先、宁缺勿滥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同时,学校创新“关系不转、双向选择”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引进省内外在本学科或技术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高层次人才,以解决我校部分专业带头人层次不高的问题。
2013年共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45人,其中博士9人,专任教师人数由727人增加到757人。目前,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73人(其中博士9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7%,比2012年提高3.8%;高级职称教师19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0%,比2012年增长3.2%。另外,在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等新建专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进一步充实了专业带头人力量。
3、拓宽教师培养渠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多渠道组织教师进修和培训。通过国外境外交流讲学、国内访学等形式,拓宽教师视野;通过学位进修,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通过课程进修,提升教师业务水平。2013年,组织教师进修共50人,其中交流访学15人,课程进修14人,脱产攻读博士、硕士学位18人,进博士后流动站3人,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奠定基础。
开展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及主讲教师资格认定。严格执行本科各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具备硕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的规定,2013年,主讲教师中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的共有694人,占主讲教师的97.3%,超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
开展“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培训。2013年,学校首次组织了“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126位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比2012年增加39人,并且遴选派出63名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养,有效提高“双师型”教师数量,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校还继续开展了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优秀奖评选活动,获奖教师共137人;修订学术骨干选拔办法,并开展第三届学术骨干评选活动,遴选出黄山学院第三届学术骨干131名。以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刻苦钻研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五)谋划计划项目经费,着力提升办学水平
2013年,学校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安徽省支持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资金共11660万元,统筹安排项目经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1、改善教学行政用房,服务教育教学需要
学校高度重视评估专家组意见,经过一年的努力,教学行政用房得到明显改善。逸夫综合楼、艺术学院实训中心等项目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已由2012年的166650平方米增至174168.61平方米。大学生应用能力发展中心项目(建设面积1855平方米)于2013年8月开工建设,工程实训中心项目(建筑面积5202平方米)和风雨操场项目(项目建设规模为14365平方米)于2013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2014年竣工交付使用,届时可增加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1422平方米,将进一步改善我校教学行政用房紧缺的状况。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训)中心项目将于2015年竣工,届时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将超过国家规定的14平方米/生的标准。
2、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2013年,学校共计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2900余万元,主要用于各专业教学仪器设备购置,重点投入到光信息专业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计算机工程实训中心等项目建设。至2013年底,我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22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7500元,较评估前增长1850元,已能较好地满足实验实践教学需要。
3、实施高教振兴计划,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学校紧抓安徽省实施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的重要机遇,不断提升办学实力。校党委研究制定《黄山学院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总体实施规划》,2013年,我校共获批11个项目,经费达365.2万元。其中,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3项,获批经费300万元;停招停办专业1项,经费20万元;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经费40万元;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奖金1.2万元;教学成果推广项目1项,经费4万元。目前,已获批的振兴计划项目均在建设中。通过实施振兴计划,学校的专业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应用型专业比例大幅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服务能力将显著增强。
(六)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2013年,学校把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严格执行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1、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监控,规范教学管理
开展院部教学执勤、三期教学检查、课堂教学秩序和实验教学秩序专项检查等工作,以规范教学活动。实行领导听课制度、督导听课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状况,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开展了两次试卷和毕业论文专项检查、毕业论文相似性检测,保证重要教学环节的质量。
2、进一步完善自我评估制度,促进自我提高
组织各院部进行2012-2013学年教学质量分析;组织填报2012-2013学年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对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监测办学条件指标等进行重点追踪,统计分析各项指标近3年发展趋势,为学校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在充分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紧扣本科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基本状态,突出教学改革亮点、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学校主要办学思路,认真评估2012年度教学工作,按教育部要求编制了2012年度教学工作质量报告,向公众全面展示本科人才培养状况和教学质量。
3、进一步加强多方信息反馈,完善约束机制
发布教学值勤通报、教学秩序专项检查通报,定期公布教师、学生上课、教室卫生、教学管理等情况;按月分类汇总教学信息员反馈表,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及院部;对集中考试、课中考试、四六级英语考试、毕业补考等考试环节中的教师履行职责情况、学生遵守考纪情况、考场卫生情况等进行通报,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制度;重视学生评教结果,对排名靠后教师及时反馈至所在教学院部和教学督导,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通过一年来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采取针对性反馈、集中反馈和重点追踪等信息反馈方式,规范信息处理工作流程,完善约束改进机制,质量调控作用已经初步显现。
四、学校未来工作重点
评估整改工作是一项没有终点的长期工作任务,未来几年,学校将继续根据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学校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不断提升应用型办学水平。
(一)继续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统一思想认识,推动转型发展
在学校的前四轮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基础上,开展新一轮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不断推进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建设应用型本科的重要路径。
(二)继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强化合作培养
学校将进一步探索“以生为本合作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2013年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优化,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开发新的应用型课程,使人才培养更加契合行业企业需求。
根据不同院部、专业的特点,将进一步强化校内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国际合作。创新校企校地合作的模式,使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三)继续实施本科教学与课改工程,助推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
不断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灵活设置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加强对各级项目的过程管理,充分发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按照“试点课程改革—示范课程改革—全面课程改革”的步骤,逐步推进课程改革工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考核促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进一步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和管理,以政策倾斜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分专业制订实践教学环节标准,促进实践教学的科学评价。对实践教学进行严密监控,开展实践教学评估评价,确保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工作规范、有序、有效,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
(四)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双能素质
继续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进一步探索人才柔性引进的机制,加大柔性引进人才力度。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智力优势,带动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加大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并对其进行经费资助,鼓励应用型专业的教师前往生产和社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和培养培训,到2015年,努力使各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一定比例,其中应用型学科专业中“双师型”教师占该学科专业教师总数的60%左右。
(五)继续实施提升计划、振兴计划,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将以提升计划为契机,抓住机遇,不断改善学校基础教学实验条件,优化师资队伍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继续实施振兴计划,不断根据产业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进领军骨干人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六)继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长效机制,保障教学质量
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质量保障体系理论,稳步实施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纲要》,不断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意识、规范管理意识、常规管理意识和主动改进意识;建立顺畅、高效的质量信息收集、反馈和控制机制;建立教学状态数据统计、分析、定期发布制度,认真进行年度教学质量分析,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总之,近一年来,我校积极吸纳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学的投入,采取多项措施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深知,在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下,我校面临的挑战更严峻,任务更艰巨,我们将继续发扬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牢固树立质量观念,狠抓本科教学工程和校风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风、学风、作风的不断改善,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努力提高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对办学定位的支撑度,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方案、教学运行、质量及质量监控之间的吻合度,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对教学水平的保障度;努力把学校办成让主管部门放心、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让社会和用人单位肯定的本科院校。